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阅读 1125 · 发布日期 2020-08-12大数据(big data)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量呈现爆发增长、海量聚集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深化开展大数据在党政部门的应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数据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成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1、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普及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大数据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易安信(EMC)公司于2011年5月提出的。2010年,全球数据量跨入ZB(泽字节)时代,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ZB(1ZB=270字节,2011年以前全人类的信息量为1.2ZB)。
政府、金融、电信、互联网、航空等行业的数据量规模较大,比其他行业更加具有通过大数据来创造价值的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大数据的真正意义不在“数据量大”,而在于通过数据分析、比对、挖掘等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
2、重要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巨大应用市场,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大数据主要特点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五个V和一个C。
1、差异化(variety)程度高。数据种类繁多,来自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在编码方式、数据格式、数据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大数据集包含大量异构数据。
2、数据量(volume)极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各种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其数据规模极为庞大,远大于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量。
3、处理速度(velocity)快。涉及感知、传输、决策、控制开放式循环的大数据,对数据实时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传统数据库查询方式得到的“当前结果”很可能已经没有价值,为了提高大数据集的处理速度,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云计算、实时数据库等技术。
4、时效性(vitality)强。大数据分析结果,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才有意义,如果在需要时拿不到大数据分析结果,大数据分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5、分析结果可视化(visualization)。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领导干部直观地进行决策。
6、复杂度(complexity)高。通过数据库处理持久存储的数据不再适用于大数据处理,需要新的方法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
对于党政部门来说,发展大数据无论对“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扩内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数据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开通政府数据网站,建立了大数据交易机构。